央美设计学院院长宋协伟:我们培养的就是现在找不到对应工作的设计人才
本年度各大学院的毕业设计作品展已经陆续闭幕。在今年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的毕业展上,每件毕业作品的专业边界似乎都难以辨认,它们跨越融合了平面、产品、空间、服装等多个领域;有时候,这些作品甚至会令人忘记这是设计学院的毕设展——更多的毕业生们摒弃了对于单一概念的呈现,取而代之的是用作品来讨论某一社会议题。
设计学院本科生毕业作品展现场
在这次毕设展的背后,是央美设计学院所经历的4年课程改革,参加这届毕设展的学生是课改后第一届毕业生,也是4年前经历备受争议的“棒棒糖”入学试题的一代。从他们的毕业设计作品中,可以看到学生们如何将自己的设计实践转化为一种跨边界或自定边界的社会实践。当跨界、科技、创新等议题在设计行业日益引起热议,央美设计学院则将其真切融入到教育及课程改革当中。借着本次央美毕业展媒体发布会的机会,Design360°与央美设计学院院长宋协伟教授从社会背景、专业分科、毕业设计等多个角度深入探讨了现在及未来的设计教育问题。
宋协伟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AGI)成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馆特聘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留学基金委艺术类评审委员、文化部职称评审专家。
从社会背景出发,未来的设计师应该是怎样的?
“未来的设计师肯定不是像过去那样按领域去划分成工业、产品、服装、平面设计师,而是以一种具备综合能力的身份介入到社会经济生产力的体系中,类似现在介入到纳米技术、人体器官等这方面的设计师。”
当谈论设计教育,我们需要先从社会变化的角度出发,去看待设计师的角色在这个时代的转变。宋协伟院长谈及,今天大数据的信息工业革命已经令产品与功能的分类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以及人和产品之间的交互变化,这是一个革命性的改变。由此设计在今天显得格外重要,因为它涉及了所有的科技和产品本身的变革。
未来的设计师肯定不是像过去那样按领域去划分成工业、产品、服装、平面设计师,而是以一种具备综合能力的身份介入到社会经济生产力的体系中,类似现在介入到纳米技术、人体器官等这方面的设计师。将来要培养的人才肯定是具备综合能力、战略高度、全球领导力的人才,是未来行业的制定者。而培养这样的人才则需要配备相应的设计教育系统,这也就引发出了设计教育改革的命题。
设计学院毕业生孙溥键作品《深度边缘》,表达大脑对情绪变化之后和谣言对个体影响之后的效果去向何方的反思意识。
设计领域划分已变,如何重新理解设计的专业分科?
“未来的学科可能会越来越模糊,中国大学目前对于学科定义的误解直到今天还对很多人造成一些误导。”
在眼下的常规市场已经逐步发生根本变化的背景下,过去的设计传统学科是否还会存在呢?宋院长认为,未来的学科可能越来越模糊,我们国家乃至全球的大学都在对过去的早期包豪斯所提出的观念进行再梳理,从国外大学的专业设定来看,就连“专业”或者“学科”这两个来自于工业革命时期的词对现在来说都未必适用了。他举例说到,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与帝国理工学院有一门合作课程叫做“创新工程设计”,但“创新工程设计”很难被看作是一个学科或者专业。而对于像阿里巴巴、腾讯这些前沿领域的企业来说,都是新兴学科人才组建出来的,很多时候并不能用过去的专业性来束缚他们。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策划的「未·未来」全球教育计划
对中央美术学院而言,他们正在努力做这一方面的分析、尝试,可能在未来建立的方向当中,学科未必称为“学科”,而是被看作这个领域当中的一个“研究方向”,比如说,央美设计学院在过去建立的“数字媒体”专业,在国外的大学里并不是一个专业,而只是作为一种媒介手段,任何工作室和个人、学科都可以使用数字媒体软件技术来服务。但在中国把它当作一个专业,这是大学对于学科定义的一次误解,直到今天还对很多人造成一些误导。
因此设计学院的教改将打破传统学科的专业壁垒被放在了首要位置,打破专业壁垒取消的是专业的管理和结构模式,突破的是专业划分带来的限制和禁锢,而非不要专业。目前设计学院已打通专业划分,从“以学科为基础”转向“以问题为基础”,加大前沿科技和人文社科通识课程的比重,使其与专业基础技能、专业深化课程并进。
在设计学院教改 3.0 版中,加入了设计调研课程与开源编程课程
在央美,设计学院的学生随时可以选择自己毕业的专业方向。在一二年级,他可以选择7、8个不同专业的课程,在最后一年再选择出口方向。到了大四毕业设计的时候,学生可以选择一位教师作为毕设导师,这个教师有一个专业方向,如果希望选择这位教师作为毕设导师,那么在前三年选择的三十门课中要至少完成该专业方向的5门基础课程,这是一种对专业管理模式进行的结构改变。过去不同专业学生互不干涉,各自为阵,在央美设计学院,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相互联通、互相帮忙,同时学生对学业又有自主选择的权力。
设计学院教改后,目前有哪些转变与成效?
“在央美,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而教改的核心目标就是让大学回归到为学生服务,以学生为中心。”
由于目前教育认知对学科的定位依然是一个相对滞后的状态,不仅滞后于国际教育理念,在国内的所有生产关系、经济市场中也落后于社会企业发展需求。所以宋院长坦言,央美的设计教育改革会受着一定程度的限定。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设计学院的改革落足于对专业教研室的管理模式或对单位的定位进行改变,他们取消了专业教研室的管理模式,只保留主任这一职位,将所有教师组成为一个专家库,主任排课的时候根据课程的需求安排老师的课程,这样的核心转变目标就是让大学回归到为学生服务的,以学生为中心。
设计学院毕业生吕兢一作品《消失的体温》,通过设计可以隐藏于热敏成像仪的藤甲隔热服,呼吁人们关注社会安全问题。
在过去的大学,学生几乎不需要动脑筋、不需要思考,开学后只需按照发下来的课表上课,但在今天的设计学院,情况则完全不一样。谈及改革得到的主要成果,宋院长从以下4个方作出了总结:
第一个成果是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开学的第一周便是选课周,通过自主选课,学生自我规划的习惯便会慢慢培养起来。虽然今天一些学生依旧会很盲目徘徊,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但从刚入学我们给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的条件与环境,可以逐渐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
第二个成果则是“教师资源共享”。在所有专业打通了之后,由设计学院老师所组成的专家库变成了教师资源共享。在学生自主选课的情况下,无论是擅长科技领域的教师还是精通传统工艺领域的教师,在设计学院的专家库中都是一视同仁,没有高低之差,教师在这仅仅是由学生来进行选择,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设计学院毕业生蒙冰作品《留守儿童的奶茶店》,通过设计一个和乡村奶茶店进行联名的奶茶品牌,为乡村留守青少年充电赋能。
第三个则是由教育系统调整引起的教育空间重组。比如教学楼里的一个空间本来有视觉传达、服装、产品等的专业使用划分,而这个空间现在进行统一管理,原来的专业技术工作室——比如说时装的缝纫间、产品的机械间——变成一个共享的制作性工作室,之后根据不同的课程来被使用。最重要的是“拥有不占有”——所有的教室和工作室学院统一收归管理,变成流动和共享空间。
这也促成了第四个成果,即行政体制改革,在原来的设计学院,教师按专业工作室划分,定岗定编,实行合同制,各个专业各自配备教辅,在这种的情况下,教辅的工作量增大。而现在则实行一个年级配备一位教辅,他负责统筹这个年级的所有教学管理工作,这样设计学院的行政岗位得到了精减,管理得到了很大的推进。在新的行政体制下,宋院长形容到:“所有老师去上课,由你自己去选定教室,学生老师都在app上选课和选教室,教学楼的公共空间平常人都满满的坐在这里上课聊天,老师给学生进行辅导,包括走廊两侧的沙发,一下就改变了学生学习交流的关系,空间就激活了,这也验证了第三点的改革成果。”
在教改的背景下,如何重新理解毕业设计?
“毕业展只是人生中职业学习的一个结点,这个节点不要看它的形态做得多么美丽,要看它是否有思想,是否有观念,对未来的发展、对社会的贡献有多大。”
毕业设计作品也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呈现窗口。对于设计学院19届的本科毕业生,他们创作的命题是需要阅读《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今日简史》相关资料,然后从中觉察当今的设计、产业、经济等领域有哪些问题,与此同时去运用任意一种设计专业技能来完成毕业设计。
在以往各个学校的毕业展中,经常会有“网红”作品的出现。但宋院长并不认为“网红”是一个好概念。在宋院长看来,在中国,“网红”容易显得特别廉价低端,这反映出中国这些年的经济发展太快,对文化的理解不够透彻,同时也缺乏足够强的责任感,所以就会出现一些比较廉价的事情和现象。网红只是一时现象,很难成为气候。而回归到毕设展的本质,宋院长强调毕业展不是终极目的,一个好大学培养的人才是全能的,就像耶鲁大学培养的是未来总统人选。而毕业展只是人生中职业学习的一个节点,这个节点不要看它的形态做得多么美丽,要看它是否有思想,是否有观念,对未来的发展、对社会的贡献有多大,这个是最重要的。
设计学院本科生毕业作品展现场
教改至今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最大的问题是如何优化设计学院的教师团队,针对教师们各自能力和所擅长的领域,投入到教学改革事业中来。”
无论在哪个领域,推行改革都必定会遭遇阻力与困难。对于教学改革,很多学院可能会面对经费不足、教育制度改革、时间早晚等问题。但宋院长坦言,以上都不是最大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如何优化设计学院的教师团队,让教师们了解熟知教学改革的意义,投入到教学改革事业中来。在实际工作当中,宋院长称“设计学院教学工作由本院教师、外请教师、特聘教授共同完成教学和科研实践的任务,我们在改革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有教师仍然带着一种对学科定位本身的权益,坚守其中,不愿打破自身的舒适圈。我想这是最大的痛点,这些问题很难靠一个人或者一个单位去进行改变,要能靠一代代人的更新换代去打破这个局面,打破大家所固有的观念,要结合时代发展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
设计学院毕业生唐珏作品《动物算法》,通过对动物进行另一种不同的感官刺激实验,试图建立人类与动物的一种新型交互与协作关系。
宋院长表示,如果作为教育部的研究型的一流大学,却始终停留在老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当中,那和山东蓝翔技校没有区别。大学是有层级之分的,是培养技工式的人物,还是培养研究型人才,这是不同的定位。“央美作为教育部设立的‘双一流’专业院校,设计学院作为艺术类唯一一个‘双一流’学院,我们更加要站在国家的高度、未来全球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上思考教育的本质问题,而不应该仅站在自身的角度去解决问题。”
央美设计学院对毕业生的期待是怎样的?
“大学培养人才如果以找到工作为目的,这是一个绝对的错误。我们就是要培养现在找不到对应工作的人才。”
打通并任选专业以后,可能不少学生还会无所适从——没专业了怎么办?毕业以后干什么?面对这些疑问,宋院长不禁愤慨,中国经济发展给人们带来的最不好的影响就是让许多人只注重眼前利益,“今天我获得了专业学位、找到了工作、赚到了钱就可以了,很多人只顾这些眼前利益,而缺乏战略思考的眼界。”
宋院长强调,大学培养人才如果以找到工作为目的,这是一个绝对的错误。重点大学不应该和蓝翔技校一样,100个毕业生有99个找到工作了,但都是去给工厂打工去了;重点大学的任务应该是培养研发创造、制定规则的人才——“我们就是要培养找不到工作的人,逼着他去创业。”以汽车交通行业为例,汽车设计在传统学科当中是技术含量最高的领域,如果学生还停留在创作酷炫美丽的汽车造型层面,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应该去要研究未来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或者是未来智能化城市模式下的出行方式。在设计学院,今年有一名研究生进行了量子计算的研究,虽然并不算成熟,但他已经努力地往这个方向去发展研究,而这就是央美期望并且在努力培育的人才方向。
设计学院毕业生胡博作品《The New City Crosser》,从“可移动空间”的维度出发,探讨交通工具在未来人类生活中所承担的角色。
宋院长总结,将来中央美院培养的学生,从专业素养上来说,是一个全能的、有格局、有高度、具有战略意识的人才。而他们关注的方向,应该是对未来人类生存空间、方式的进步进行思考并为此不懈努力。这就是央美设计学院教育的根本目标。
采访&编辑 | Lauren
排版 | wang
校对 | yuer
- Design360°杂志新刊 No.81 -
品牌定制字体 Custom Typeface for Brand
集合全球12款品牌字体,深入探讨定制字体趋势
现已全面发售!
现在购买享包邮优惠
点击下方小程序抢购
- Design360°观念与设计杂志 -
2019全年订阅开放
现在购买可享8.8折+包邮
*全年订阅已包含第81期杂志